黛螺頂位于臺懷鎮東面清水河旁,距臺懷鎮不遠。黛螺頂是一座小山峰的名稱,寺廟建在山頂上,所以被稱為“黛螺頂”。
黛螺頂亦名大螺頂,又名青峰,古寺名叫佛頂庵。這處寺廟始建于時代成化年間(1465--1487),萬歷年間重修。清乾隆十五年(1750),改名大螺頂,寺內還有乾隆十五年(1750)御制的大螺頂碑記。至乾隆五十一年(1786),才更名為黛螺頂。
要至黛螺頂,必登大智路,大智路青石輔成,全程共計1080個臺價。上黛螺頂大約需要1個小時。登上大智路,煩惱頓消,登頂之后就看到了黛螺頂的牌樓,石獅和山門了。黛螺頂坐東面西,寺宇不大,占地3000平方米,內有殿堂僧舍48間。中軸線上由西向東依次有天王殿、旃檁殿、五文殊殿和大雄寶殿。天王殿,面寬3間,單檐硬山頂,內塑四大天王。旃檁殿坐落在六角臺基上,邊長為10米,上部為六角重檐攢尖頂,內供釋迦牟尼,即旃檁佛。五文殊殿,面寬5間,單檐歇山頂,四出廊,無斗拱,內供五方文殊。大雄寶殿,面寬5間,19.2米,進深9.6米,單檐硬山頂,五脊六獸,前出廊,內供銅鑄釋迦牟尼佛、阿彌陀佛、藥師佛和帝釋天、大梵天、迦葉、阿難,兩山為十八羅漢彩塑。
據說,乾隆來五臺山,屢次欲凳臺頂進香拜佛,皆被風雨所阻,乾隆對黛螺頂的青和尚說:“五年后我再來時,既要登臺頂,還要拜五方文殊,你替我辦這件事!钡搅说谖迥,青去果然想出辦法:模仿五個臺頂的五方丈文殊,即東臺頂的聰明文殊、西臺頂的獅子吼文殊、南臺頂的智慧文殊、北臺頂的無垢文殊、中臺頂的孺童文殊,合塑于黛螺頂的正殿(所以此殿又稱五文殊殿),登黛螺頂等于登五個臺頂,進正殿朝拜等于朝拜五個臺頂的五方文殊。乾隆于五十一年(1786)三月來此殿進香,朝拜五方文殊并親筆題詩,刻在黛螺頂碑記的背后,此后,朝山僧侶到此寺正殿參拜,即可代替朝謁五座臺頂,省去許多路程。但也有區別,登五座臺頂朝拜文殊,你替我辦這件事!搅说谖迥,青去果然想出辦法:模仿五個臺頂的五方文殊,即東臺頂的聰明文殊,西臺頂的獅子吼文殊,南臺頂的智慧文殊,北臺頂的無垢文殊,中臺頂的孺童文殊,合塑于黛螺頂的正殿(所以此殿又稱五文殊),登黛螺頂等于登五個臺頂,進正殿朝拜等于朝拜五個臺頂的五方文殊。乾隆于五十一年(1786)三月來此殿進香,朝拜了五方文殊并親筆題詩,刻在黛螺頂碑記的背后。此后,朝山僧侶到此寺正殿參拜,即可代替朝謁五座臺頂,省去許多路程。但也有區別,登五座臺頂朝拜文殊菩薩叫大朝臺;登黛螺頂朝拜五方文殊菩薩則叫小朝臺。俗有“不登黛螺頂,不算臺山客”之說。
行家提示
兩條路可以通向黛螺頂,一是過楊林北街北邊“美之味”飯館對面的橋,坐纜車或順路向南走上“大智路”,一是走楊林街上五臺山賓館對面的小路向南,再折回北,上“大智路”。
門票:3元,索道上下各25元,運行時間:7:00—12:00,14:00—18:00
大螺頂牌樓邊的素食堂內提供素食,饅頭、米飯、羅漢菜(燴菜),5元/份。
黛螺頂地址:山西省五臺山臺懷鎮黛螺頂 郵編:035515 聯系電話:0350-6545552 點擊此處觀看黛螺頂視頻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