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懷鎮南清水河西側就是鎮海寺,距臺懷鎮10里,海拔1600米。寺院坐落在“二龍戲珠”的風水寶地,左右兩側環繞的山峰,猶如兩條飛龍落下河谷,拱背彎腰,騰挪圍抱;寺院建筑在兩山合抱的一個石山嘴上,宛若一顆二龍嬉戲的寶珠。山豁口有蒼老挺拔的大松樹,走在松樹林間的蹊徑,再聽颯颯的松風,給人一促靜寞幽深的感覺。入寺四望,南側的山峰,長滿密密麻麻的杉樹和楊樹,北側的山巔上,千年古松出于巖石之中。這里是五臺山的一處風景區,濃蔭蒼翠的古松掩映山寺,在五臺寺廟區還是少見的。
相傳,鎮海寺對面山底原有一個海眼,說不定什么時候,海水噴涌而出,沖毀田地,淹沒村莊。文殊菩薩造福眾民百姓,便將一座佛塔置于海眼之上,鎮住了泛濫的海水。后來就在這里建了寺院,稱為鎮海寺,那座塔,就叫鎮海塔。
鎮海寺建在陡峻的石山嘴上,緊貼大院的前沿,樹有幡桿,蹲有石獅,筑有山門、天王殿和鐘鼓二樓。寺內康熙50年正月御制碑文言:“茲鎮海寺者,乃交口之幽叢,當臺懷之勝概,崇基峻剎,緇流禪誦之堂,奧境靈區,法駕經行之地!
鎮海寺占地16000平方米,有殿堂樓房100間。該寺的主要建筑是一進重大殿,天王殿內兩壁有四大天王,正中供彌勒佛;中殿內有三尊坐佛,背后飾有“靈光”,一色金身;后殿內正中有文殊菩薩坐臥獅塑像,前側又有三尊金身坐像。從中殿西側的小門穿過去有一套院,院內有乾隆51年建造的15世章嘉活佛墓塔。在長7.9米、寬7米、高1.3米的平臺上,立有高9米多、狀如藻瓶的石塔。塔基八角,每角塑有大力士,基座八面雕有人物圖,并著彩。塔腹正中雕有三尊坐佛,另外圍有八尊站像。圓腹之上,立有層層內縮的尖頂。這座塔的造型別致,雕刻精細華美。
章嘉活佛是一個黃教中歷代沿襲的佛位,自清朝康熙皇帝后,被歷代皇帝尊為國師。第15世章嘉活佛名叫饒補達爾計,住北京松竹寺,每逢夏季,來五臺山避暑坐靜。他看到鎮海寺風景優美,來山期間常在這里居住,后來又將鎮海寺表廟改為黃廟。章嘉饒被爾計乾隆年間圓寂于北京,后靈骨運到鎮海寺,始建墓塔。以后各代章嘉,均常住鎮海寺。會傳到第19世章嘉活佛,袁世凱委任統管北京、西寧、五臺山黃教的首領,并給予馬隊壯威。國民黨政府委任他為“國大代表”,捧為“國師”、“西北蒙旗宣化使”,北京設公署,鎮海寺設行署,僅馬隊就有一營之多。這個未世活佛,在五臺山極大的權力,鎮海寺也擁有大量的莊產,僅以民國25年的不完全統計,收租高達八萬多石。未世章嘉活佛,盤剝百姓,荒淫無道,遠離佛家教義,為僧眾所唾棄!捌咂呤伦儭焙箅x開五臺山去南京,后又到了臺灣。
行家提示
門票:4元 點擊此處觀看鎮海寺視頻